李芸蓁:人生途中若感迷惘,停下腳步思考將使一切明朗
【學歷】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名古屋大學文化學碩士
【經歷】臺灣大學日文課兼任講師、李欣倫日語教室老師
【現職】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兼任語言教師
【採訪/撰文】梅緣緣
訪問當日,照著地址走進捷運站旁的住商混合大樓,在ㄇ字型走廊的尾端,是間外觀簡樸卻不失雅韻的日語教室。按下電鈴的手才剛鬆開,門縫間映入眼簾的,是一位秀髮烏黑,全身散發沈穩氣質、有些含蓄的女性。 李芸蓁,臺大日文系畢,研究所至名古屋大學專攻日本文化學,現為臺大日文系兼任語言教師,也是李欣倫日語教室的日語老師之一。工作,除了可以像情人外,還能有著什麼樣的面貌呢?深知有許多不同可能性的李芸蓁,思考半晌後笑著回答:「像是新的家人,因為是你自己選擇跟它變得很親近」。李芸蓁現在從事的工作,又回到了她曾就讀的大學科系,而朝夕打拼的工作夥伴們,有一半以上都是自己以前的同學、學長姐,甚至是教導她兩三年的大學教授。
進入大學,成績就不應再是第一順位
擔任臺大日文課程講師資歷已經邁入第五年,期間閱歷無數學生的李芸蓁最擔憂的,是那些對成績過度執著的同學:「不要太在意成績上的等第,應該是真心想從課程中有所收穫」,若一味只注重成績單上是否科科A開頭,可能就會為了追求好分數,而只修習所謂的「甜涼爽」課程,或是一旦認定在課堂上無法獲得理想成績,不是再試著繼續努力,而是立刻停修;不過,李芸蓁仍認為多數她遇到的學生,其實無論是能力或學習態度都十分優良頂尖。因此面對太過在意GPA的學生,她強調:「進到大學裡,成績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希望大家能好好把握相對安全、生活無虞的校園,在認真修課的同時,也能順利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
除認真修完自己選修的每一門課,李芸蓁認為在閒暇時間參加校內社團活動或接家教打工,也是重新認識自己的好機會。透過參與不同社團組織及籌備各式活動,不僅能更了解自己,也可趁此機會發覺未來的職涯方向。「大學時期,基本上我是參加海鷗社」她說,猶記訪問當下一聽到「海鷗社」,便不禁納悶臺大何時有了這種特別的社團時,李芸蓁先是一臉驚訝,隨後笑著解釋:「海鷗社是像我這種參加過很多社團,喜歡多方嘗試的人啦!可能現在已經不用這樣的說法了?」曾加入過許多不同社團的她,每學期幾乎都會同時參加才藝和運動類社團,在一動一靜的社團交替下,培養出她動靜自如的能力。
釐清自我定位,勇敢邁步向前
記得那時大一剛進臺大,李芸蓁就遇過「不清楚自己為何會考上臺大」的同學,她認為,如對未來要走的方向感到迷惘,多嘗試多學習是最好的辦法。但若自己沒有決心,或不知道要往哪裡前進的時間拖得太久,或者沒有把握學校可使用的資源『活在當下』時,無論是誰應該都會很痛苦。對於未來人生藍圖仍有些模糊的同學,李芸蓁建議:「先停下腳步觀察一下,如果適合再繼續走下去,不合適的話就要學會好好收尾。」何謂「好好收尾」?李芸蓁說:「其實是發現自己實在是不喜歡某門課時,也會盡量做好學生應盡的本分,和老師充分討論或簽停修單,而不是每到上課時間就索性翹課。」
在學校有過不同的經驗與體驗後,李芸蓁仍想將自己的主要目標,放在自己所就讀的日文系上,在已踏入的領域,用有始有終的態度卯足全力。對於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應具備的要素,李芸蓁認為要先了解自身對工作的期待,及想透過工作獲得的東西為何。她笑著說:「對我來說一份合適的工作,應該是在能自由調整休息時間的同時,薪水也不能太差。在這些條件下,應徵時也一定會去思考自己會做和絕對不會做的範圍,像我對自己的體力沒有自信,就不會選擇去開砂石車。」清楚了解個人的底線和喜好後,再朝著比較可能的發展道路前進,就能縮短自己在職涯上迷惘和走錯路的時間。
如果是已獲公司或公家機關錄取的社會新鮮人,李芸蓁則建議:「找到方向後先專注精進一段時間。」因現今部分年輕人,不僅速食愛情當道,連工作態度也十分速食,覺得待遇不佳或無法滿足自己的期待,沒多久就迅速跳槽。李芸蓁說到這,輕輕地嘆了口氣:「沒有經過適應跟磨合,也沒有學到那份工作的相關知識會比較可惜。」看過許多同學一再栽在同個地方,她認為:「只要環境還算安全舒適,就應該給自己一年的思考時間,至少經歷過工作崗位上的『春夏秋冬』,會比較清楚是不是真的要繼續待下去。」
在日常生活中累積實力,機會來臨自然水到渠成
獲得這份日語教學工作對她看似易如反掌,但芸蓁其實早在大學時期就有不少日語相關工作經驗。不僅有在校內擔任二外日文課助教的經歷,也接過幾件日文翻譯的工作,甚至連服務學習也是替學校向外賓做日文導覽,幾乎試遍了日文系學生能接觸的相關工作。李芸蓁再次強調:「機會來的很寶貴,剛好那時有把握到。」透過平時養成練習與接觸的習慣,時機成熟時便可直接上手。她認為,如果學生時期先爭取實習至業界試水溫,或日常生活中,從事自己有興趣領域的工作和實習,等待機會敲門時,自然一下子就駕輕就熟。
學士畢業後便繼續前往日本攻讀碩士,李芸蓁發現,相較於大學部偏向輕鬆及多面向的學習氛圍,日本研究所的課程內容和要求又更加注重「培養負責任的專業研究精神」。不僅需時時參考大量文獻,內容也應化繁為簡,讓讀者可以輕易理解。她認真地說:「大學比較像是多元探索的階段,研究所的話,比較像是奠定穩固基礎的地方。」李芸蓁也點出,在日研究生所處的環境雖然不至於過度嚴苛,但在凡事一向注重細節的日本唸書,教授們會十分在意碩士生擁有的學識和嚴謹的求學態度。因此,舉凡大至文本分析,小至對字體及表格呈現的樣式都非常講究;若有寫作格式或內容不夠嚴謹的情況,在課堂上會直接被教授及學長姐一一指正。經一番苦讀,順利拿到文化學碩士學位的李芸蓁,檢視當時在日本求學時所受到的種種訓練,縱使至今已回臺多年,但在那裡培養出細心的處事態度,也讓她一眼就可以注意到「細節裡的魔鬼」。而這嚴謹的做事能力,也讓李芸蓁無論是在講課細部重點的準備,或一般繁瑣的行政工作上都很吃香。
正因平時就對自己在未來可能從事的日文工作領域有所涉獵,透過在教授日文的工作中不斷地接觸和練習,讓李芸蓁對整體課程進行的速度、準備的教材和不同學生的適應能力等面向十分了解,甚至有時上課還會帶日本的小點心增進課堂氣氛。談論到開啟現在這份工作的契機,她總覺得現在的一切除了日常的積累外,其實也有著幾分的幸運。「很感謝我的大學同學意婷老師,在學校公告這份日語教學職缺時,立刻聯絡了我。」憑藉著自己一路累積起來的經驗,在機會降臨時便能一手掌握,成功應徵上臺大日文系兼任語言教師的職位。
從工作中找尋趣味,是持續下去的最大動力
經過幾番謹慎評估,當時認為先有「工作經驗」比較重要的她,在就業和繼續升學的念頭拉扯下,抱著想念家鄉和準備踏入職場的心情,在碩士畢業不久後便返抵家鄉。「剛回來的兩三年內,常常猶豫是否要繼續念博士班,但因為工作漸漸上了軌道,想要回去念的心情就淡了。」現在的她講著那時做出的選擇,看似平淡卻又有些毅然決然,但李芸蓁也坦言,在抉擇的當下的確經歷了不小的掙扎。
論如何安排工作與生活兩者間的平衡,李芸蓁先是皺了皺眉,沈思了一會後吐出:「現在從事的職業,可以自己規劃時間的彈性比較大,所以會先把自己的休息時間排下來。」她強調要先將休息的時間留空,因為每天「不是在教書,不然就是在備課。」李芸蓁嘆了口氣說:「教書其實很耗體力!」除了不停地帶同學練習發音以外,還會到台下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看同學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下課後,偶爾也會有學生留下來問問題、聊聊天;回家後還要加班,處理同學們的來信。
老師在工作上的各種艱辛和費力之處,實說是門體力活也不為過。不過即便知道當老師不輕鬆,李芸蓁仍熱愛著日語的教學工作,因為在向學生講述完一個概念後,會發現每個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吸收與理解都略有差異。她笑著舉例:「像在教日文一上時,請同學默寫五十音,表格方向明明是橫的由左至右,但總會有可愛的人不小心寫成直的。」各式層出不窮的理解差異和學生的反應,常讓身為老師的她不禁會心一笑。
白天在學校教課,晚上繼續在補習班教書的李芸蓁,對於如何維持自己工作的精力,她靦腆的笑說:「當然會有很累的時候,但每天中午走在舟山路上,看著兩旁的路樹和沿途風景,還是會很開心回到學校工作。」歲月靜好,從平凡美好的生活中獲得力量,無論是自樹葉間灑落的陽光、上班途中的種種風景,或是溫暖善良的同事們,都是支持李芸蓁繼續投入在這份工作上的動力。同時,身為教學者的她,也會將這股溫柔且強而有力的能量,化作教學的養分,毫無保留地帶給正在課堂中聆聽她講課的學生。
訪談的最後,李芸蓁又再次勉勵所有大學生:「不要花太多時間在自我懷疑上,從適合自己的方向和喜好中找到樂趣,多嘗試就多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