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升鴻——專職投資人眼中,最好的投資?

【2020 臺大人職場手冊】胡升鴻,《阿升投資討論區》版主(資工系)

關於2020臺大人職場手冊刊物主題——「大學無用論?」,請參考該篇

胡升鴻 — — 專職投資人眼中,最好的投資?

【學歷】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經歷】全曜財經(CMoney)產品經理
【現職】專職投資人、《阿升理財筆記》/ 臉書《阿升投資討論區》版主
【採訪 / 撰文】葉妮姍

胡升鴻大學就讀臺大資訊工程學系。曾經創業開過補習班、在全曜財經(CMoney)擔任產品經理。十年前,他透過閱讀認識人生的偶像巴菲特,因此堅定了自己對投資的興趣。目前 32 歲的他,已經是一名專職投資人,不需再依靠上班來獲取收入,並在家中進行全職投資的工作。面對刊物主題「大學無用論?」,胡升鴻認為大學無所謂有用與無用,完全是看學生要怎麼利用。

在專職投資人眼裡,最好的投資是閱讀

除了是一名投資人,胡升鴻更是一名極致的閱讀愛好者。剛進到辦公室,要開始正式的訪談以前,他就興奮地與訪談者們介紹自己最近在閱讀的《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你看,法國在這裡建立他們自己的反恐部隊。」、「這些真的很有趣!」胡升鴻開心地指著書上的地圖,言談中充滿著對各類知識的熱情與好奇。

現在的胡升鴻,每年平均會閱讀超過百本以上的書籍。很難想像,23 歲以前的他,其實完全不是一個熱愛閱讀的人。雖然就讀臺大,但他從來不會主動閱讀課外書,甚至自稱是一個「死讀書型」的學生。

改變這個習慣的契機,是在 23 歲那一年,他認識到自己一生的偶像 — — 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和他的合夥人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當時的他,閱讀了查理・蒙格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書中寫到——

我這輩子遇到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這段話讓他相當的震撼,並且開玩笑般的與採訪者們說「既然這麼高標準的人都這樣講了,我能怎麼辦?所以我就決定開始看書。」

受到偶像的影響,胡升鴻開始大量地閱讀。剛開始看書時,他會試著逐字閱讀,因此讀得很慢。但到後來,在他閱讀過《如何閱讀一本書》後,才發現閱讀其實可以有技巧的跳著看。

現在的胡升鴻,可以在十幾分鐘內,快速讀完一本書。胡升鴻分享說「其實書讀的愈多,就會發現書中很多的內容,以前都看過了,那就可以直接翻過去。」對於年輕人,胡升鴻建議「重要的是培養閱讀習慣,因為長時間的累積會造成很大的差距」。

他分享自己的經驗 — — 高中和大學時,他會覺得許多朋友比自己聰明和厲害很多;但十多年後再度相聚時,許多記憶中厲害的高手,頓時卻感覺相當普通。胡升鴻推測,這是因為這些人畢業後都沒有持續累積閱讀,但多年後自己卻已經閱讀了上千多本書,因此許多自己知道的內容,對方都不太知道。

基於這個觀點,在胡升鴻自己的《阿升理財筆記》部落格中,他給有意學習投資者的第一個建議,也不是直接選擇任何股票、基金或投資標的 — — 而是閱讀。在部落格中,他寫到

「一本書是作者花了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所得到的體會,想辦法濃縮在幾百頁的文字裡給你看。」

「你只用一點點錢,和幾天的時間,就可以得到作者的畢生精華。」

——閱讀本身就是最好的投資

追求卓越,那就勇敢的進去辦公室找罵

為了學習投資,胡升鴻在退伍後進入了全曜財經(CMoney)上班。由於當時的老闆相當嚴厲、脾氣暴躁,同期的同事都對他相當敬畏。有一次,胡升鴻在規劃圖表時,由於沒有概念就隨便在網路上找幾張圖交差,結果被老闆狠狠責罵了一番。

但在被罵的同時,他也察覺老闆的邏輯非常清楚,批評的內容相當有道理。

「所以當時的我就要求我自己,只要做一個東西,就直接進辦公室給他釘(斥責)。」

「如果他釘得很有道理,我內心就不服輸,想說下次一定要讓你無話可說。」

一開始,胡升鴻因為不懂企劃一直被釘,但越到後來被釘的次數也就越少,老闆甚至開始會笑並稱讚他做得不錯。相較一般的員工避之唯恐不及,當時的他反其道而行,盡量把一個禮拜的東西,努力在一、兩天之內完成,並進辦公室讓老闆過目,請對方提供意見。

談到給新鮮人的建議,胡升鴻表示要時常問自己的「成長幅度」有多少。當時的胡升鴻時常主動跟老闆要求不同的工作做,如果覺得一件工作已經可以變成 SOP,那他就會請老闆讓工程師去做,並說服老闆讓自己做別的工作。

「我幾乎三個月會換一件事情,但很少人這樣;大部分人是做一件事情習慣就好了,最好不要給我新的事情。」

「但這樣就不會有進步。」

專職投資人的生活,和給年輕人的投資建議

現在的胡升鴻,雖然已經是一名不用上班的專職投資者,但還是過著相當紀律的生活。他每日清晨五、六點就會起床,坐在電腦桌前,開始閱讀財報和研究每個產業的現況。如果研究累了,他就轉而翻閱各種領域的閒書,諸如商管、傳記、養生、心靈成長……都是他涉獵的對象。其餘時間,他會外出拜訪各種公司,詢問專業經理人各行各業的商業獲利模式。談及「如何可以每天維持紀律?」胡升鴻分享「清晰的目標」相當重要,

「我有我的目標,我很有動力。所以你說睡覺、打電動、看電視,這些都對我來說不好玩。」

此外,胡升鴻也表示「專注」很重要,不要三心二意。他舉出巴菲特的故事:巴菲特的機長曾詢問巴菲特「如何達到人生目標?」,巴菲特就請機長寫下自己的 25 個人生目標,然後從 25 個目標中圈出 5 個最優先。圈選完成後,巴菲特再請機長徹底把剩下 20 個目標完全刪掉,然後告誡他「在前 5 個目標完成前,都要避免碰剩下的 20 個」胡升鴻透過這個故事說明

「如果什麼都想碰一下,那就會都做不好,你得到的結果就是都平庸。這樣一定不會很快樂,通常要很快樂、很自豪,就是要一件事情做到夠厲害。」

面對年輕人「如何達成財富自由?」(無需因生活開銷而為錢工作)的問題,胡升鴻說「很多人會直接想用投機的方法,但一開始存錢才是重點。」胡升鴻分享自己在 30 歲前,設定自己工作目標是可以存到 500 萬。以年報酬率 10% 來算,如果一個人擁有 500 萬的本金,那他每年就可以有 50 萬的被動收入,剛好是一個基本上班族的收入。如果能達到這樣的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就不用再單純為了生計工作,可以轉而去找一份自己有興趣、有成就感的事情來做。30 歲之前的胡升鴻,會定期規劃自己幾歲要到什麼程度。

「規劃後,真的就會比別人有動力,因為多數人很少認真思考。」

然而,胡升鴻告誡一般人,即使存到一筆錢,除非本身有熱情或一定天份,否則不要輕易嘗試專職投資。因為一名專職投資人,每日至少要花六小時長時間坐著研究和思考,並花大量的時間選股。專職投資需要一定的紀律、熱情、天賦。對於一般人,胡升鴻建議可以選擇購買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不要花太多時間選股上。其他時間就去做自己有熱情的工作,把投資當作一種錢滾錢、抵抗風險的工具即可。

大學無用論:追求成績,浪費了許多頂尖的學生的時間

面對大學生活,他建議學生「不要太在意成績」。他回憶自己高中時代,當時的他練習數學時,一章節只要練習 10 多題就可以考 90 分;但他同期考上臺大醫學系、最厲害的朋友,每天會下課就坐在座位上練習 100 題,並把刁鑽的題目都練完,最後考到 100 分。 — —

「但是,為什麼我們要讓最頂尖的學生,為了那 10 分浪費這麼多時間?」

胡升鴻認為,臺灣的成績至上主義,白白浪費許多學生寶貴的青春。

因此,胡升鴻認為,學生到了大學就不要再只為了考試讀書,應該盡量去挑有興趣的課程去上,思考如何讓自己進步、學習真正需要的內容。回憶學生時代,他表示

「覺得自己以前高中、大學還要管成績是非常笨的。因為過眼雲煙,對我完全沒用。」

「如果是高中還要考大學追求成績就算了,但到大學還要追求成績,那就只是過去的追求成績的陋習。

面對刊物主題「大學無用論?」,胡升鴻表示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因為大學的「有用與無用」,完全是看個人要怎麼用。大學生可以選擇翹課,但也可以選擇在課堂上積極跟老師請益;大學生可以選擇待在宿舍不出門,也可以選擇出去交想交的朋友 — —

大學無用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有沒有持續想要學,這些才是重點。

《2020 臺大人職場手冊》以「大學無用論?」為主題,訪問了 20 名畢業多年的臺大學長姊們
想知道 20 位臺大校友精彩的人生故事嗎?
想知道 20 位臺大校友對於大學的反思嗎?
👉Medium:https://medium.com/@ntupassionworker
👉11 / 25 (一) 起 文字稿件逐一上線
👉12 / 04 (三) 臺大 #校內限定 實體版本正式發行
░░ 領取地點 ░░

📍職涯中心
日期 | 2019年12月04日 (三) 起 #發完為止
地點 | 臺大職涯中心(心輔中心旁、椰林小舖對面)

📍第一學生活動中心
日期 | 2019年12月04日 (三) 起 #已補貨!
地點 | 活大自助餐對面

📍社科院圖書館
日期 | 2019年12月04日 (三) 起 #限量200本
地點 | 社科院圖書館大門右側展櫃

📍醫學院
日期 | 2019年12月04日 (三) 起 #限量70本
地點 | 醫學院學務分處辦公室

--

--

Passion Worker 臺大人職場手冊

《Passion Worker臺大人職場手冊》由臺大職涯中心發行,透過採訪不同領域的臺大傑出校友,讓學生在生涯規劃上能有更豐富的資訊參考。2024 Passion Worker 臺大職場人手冊主題「What's Your PLANe?」將學校喻為機場,每位學生將在畢業前夕來到登機口,選擇屬於自己的班機,挑戰未知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