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敏:踏出去吧!你比想像中更加堅強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心理學系
【經歷】萊頓大學人文學院交換生、IOH開放個人經驗平台採訪編輯
【現職】《Cheers 快樂工作人》副主編暨Podcast主持人

點擊👉https://career.ntu.edu.tw/PassionWorker/2024 探索更多精彩職涯✈️

「Life will not find its way out. YOU WILL.」是 2019 年張紹敏學姊從荷蘭返臺滿一年之際,寫給自己的話。如今,她也把這句話送給《Passion Worker 臺大人職場手冊》的讀者。一場異鄉的冒險、時間或者世界,都不會告訴我們該怎麼面對自己的人生──惟有自己可以。走過迷茫,職涯轉換以及確立人生方向的歷程後,學姊勉勵我們不要害怕受傷,永遠不要遲疑於展開嘗試與行動。

從走馬看花到開竅的瞬間──找到自己想問的問題與武器

「剛進政治系不久,就發現要趕快再尋找下一條出路。」張紹敏不諱言,進入臺大政治系主要是依分數選填的結果。雖考量性格與外語能力後,當時認為國關組應會是適合自己的領域,但入學後便很快發現國際事務與外交官的出路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吸引她。

然而,要在茫茫課海中找到想要深耕的領域,並不容易。直到大三時,同時接觸了政治哲學與心理學的她,忽然指認出個人關懷、所學知識與世界之間的連結:政治學讓她關懷有限的資源──尤其是自尊,該如何分配給每個人;心理學則給出了分析個體差異的工具,提供更多的視角理解議題背後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如果說政治學讓她找出想解決的問題,那麼心理學則是能夠剖析這些問題的武器。

有了強烈的動機,即使理科基礎不好,她仍然選擇申請輔修心理系。「我當時就像是寄生心理系大一的學弟妹,很常聚在圖書館共讀,也不管他們才大一、而我已經大三,就是很虛心地向他們學習。事後回想,我會輔修完心理系完全是因為有這群學弟妹的陪伴。」

在知識中找到定位與興趣後,張紹敏也萌生了嘗試學術研究的想法。她毛遂自薦成為中研院副研究員陳嘉銘老師的研究助理,並且在老師的推薦下出國交換,見識國外的學術環境。

在異鄉迎接一場遲來的成長

因為家裡能夠支持的程度有限,張紹敏原先申請了教育部公費交換計畫,卻在最後關頭被刷掉。她沒有放棄,轉向校內計畫,而後在選校時,她偏偏跳過了原先教育部計畫也有的頂尖名校。「冥冥之中覺得如果我要多繞這條路的話,那我想去看原本我不會遇見的風景。」她選擇去到便於至歐洲各國旅遊的荷蘭,並且鎖定以國際法與人文著稱的萊頓大學展開她的交換之旅。

她曾形容大五交換一年是一場逃亡,讓自己抽離於大四時困惑而不安的生命狀態:「對於那些困惑不見得有了答案,但是拉開了物理距離、將自己抽離綿密的人際關係後,一方面讓身心靈都喘口氣,另一方面達成降噪效果,自然把心裡原有的聲音聽得更清楚。」在異鄉生活的啟發與驚喜,也像是一次次的初生:例如跳脫「人生一定要活成什麼樣子才會是成功、值得別人認可」的自我想像。「在荷蘭,各種人生哲學攤在我面前,你可以當嬉皮、elite、派對女孩或修士,大家都不會輕易 judge 你想做的事。我開始會去思考什麼樣的事情會讓我快樂。」

交換一年對於張紹敏生涯的關鍵影響,是培養出書寫的習慣。原先是為了定期向親友報平安而開始寫部落格,沒想到逐漸收到更多朋友與陌生讀者的回饋,讓她發現自己的文字對他人的影響力。於是她認真思考以書寫為業的可能性,後來更決定投身文字工作,職涯至今的兩份經歷也都在媒體業之中。

原先為了探索學術的可能而出國,而後發現自己更被文字所召喚。「探索成功了嗎?其實我覺得沒有,反而發現自己有很多面向,要接受這樣的自己,不讓科系、工作來定義我能做什麼樣的事。」回顧這段人生經歷,張紹敏坦言:「當時出國是向父母借錢,等於我還沒出社會就先負債 32 萬。出社會開始賺錢之後,每件事情我可能都會更加在乎投報率如何。我很感謝當時一股傻勁做的決定,現在回首還是覺得在荷蘭的一年是人生中最棒的一段日子。」

迷茫很正常,但不要忘了深耕在一個地方的重要性

從心理學、學術,到文字,一路以來張紹敏的核心關懷並未改變,但她始終在找尋自己想要使用的武器是什麼。

「於我而言,我把工作視為讀研究所:我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學到這個東西,讓它成為比學位更重要的專業,然後帶去下一段旅程。」因此,即便她非常享受第一份工作,仍在做滿兩年半時決定離開舒適圈,尋找下一個挑戰的舞臺。

在第一份工作與第二份工作的空白期間,張紹敏再次搖擺於抉擇自己的武器,又是一次迷茫的過程:起初,她打算報考諮商所,但成為諮商師的成本與其生活形態,未必是自己所欲擔負的;且礙於費用門檻,在臺灣,心理諮商難以協助到多數社會體制下較邊緣的人們。

因此,她決定轉向其他領域。當時她將所有感興趣的領域列在一張表單之中,先後也把履歷投遞給 NGO、NPO、企業 CSR 部門以及永續顧問公司。不過在面試過程中,她發現自己過去所累積且珍視的寫作能力,並不為這些職務所看重。

「想跨領域,如果沒有任何一件武器在手,你就跟白紙或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差不了多少」,她深刻體悟。無意間,她看到天下雜誌集團的《Cheers 快樂工作人》開缺,除了理念與她想解決的問題不謀而合,也決心進一步磨礪報導的能力,因此重返媒體業練等升級。張紹敏回憶,當時的她告訴自己:「要做到能抬頭挺胸地向下位面試官說,報導寫作是我的專長,我可以用這個東西來幫助你們──要到這樣的地步我才甘願離開現在練等的跑道。」

總結這段職涯探索的歷程,張紹敏分享,因興趣廣泛而舉棋不定,都是很正常的事,「但不要忘了深耕在一個地方的重要性。」暫時向其他選項說不,錨定一個方向,在當中培養出你的「金字招牌」,這樣不只能開啟人生更多的下一站,全然專注於特定事物、活在當下的體驗,也會帶來許多純粹的快樂。

該跌倒的就去跌倒吧!

「我們都很害怕輸,卻沒有想過自己到底在參加什麼比賽」,張紹敏如此描述大學時曾困住自己與同儕的焦慮感。問起如何放下焦慮躁動的心境,看見心之所向何在,她沉吟半晌,「因為我在做的事情很有意義,也很快樂,所以不會特別去關注別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她隨即笑說這樣的結論是陳腔濫調,不過眼眸中同時也閃動著光亮。

其實,在找到能全然投入且快樂的事情之前,她曾經歷過一段無法想像「志業」存在的時期。「當時看到《主廚的餐桌》其中一位主廚說:『我熱愛我的工作勝過一切,在這裡我找到愛、快樂和幸福。』我直掉眼淚,不是因為感動,而是因為我完全不能理解他說的是什麼。」

進入職場滿一年時,她在筆記本中畫下兩個圓圈,並分別寫下假設三個月後過世、對比三十年後過世,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在交集內的,便會是「不管哪天死掉,都絕對值得做的事」。

那時她發現,寫在交集內的其中一項,是書寫的習慣。然而,撇除工作內容,為自己而寫的文字,已從她的生活當中缺席許久。

在無數回的自我對話後,她體悟到:「沒有一種理想真的值得讓你變成一個不快樂的人。」真正正面的影響力,是源自真心快樂的自己,而非由委屈自我的犧牲情懷而生。交集圖既是張紹敏重新追尋快樂的起點,也讓她直面書寫對自己的重要性,決定以行動回應內心對文字的渴求,帶著對於快樂的信仰與文字工作的決心前進。

此刻擔任《Cheers 快樂工作人》副主編的她,坦言在這份工作中誠然有壓力大的時候,但能夠邂逅志業,除了回應內心召喚和外在機緣的應允,也攸關自我的能動性。張紹敏分享:「為工作創造新的成就感,而不是總是依賴別人的回饋,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例如,為自己設置許多小目標,並且專注於衝刺它們的過程;如此一來,會不斷看到自己的前進,自然也遠離了原地打轉的焦慮感。

這些小目標不一定來自外部可見的指標,而能源於一種使命感。她以此刻的工作為例,想帶給不同領域的工作者職涯所需的多元視角、突破他們工作裡的困境,那麼這些小目標就可以是:引進國際趨勢、訪談業界領導人物,透過每一篇文章、每一集 podcast 傳遞給受眾。「每一次的衝刺不只帶來成就感,也讓長期目標不會只停留在虛無縹緲的層次。」

張紹敏認為,自己最看重的是影響力能否發揮、能否學習到新事物;幸運的是,工作上就能實現這些價值。不過她也分享,我們不一定非得要將志業與職業疊合,因為我們所看重的價值或快樂,不一定是現行就業市場能提供的。重要的是去挖掘快樂的來源,並為其賦予屬於自己的意義。

此刻回首焦慮的大學生活、初入職場的幻滅,以及待業期的迷茫,張紹敏說,或許那是大家必經的歷程,「所以,該跌的倒就讓它去跌吧,不要害怕。直到現在我也還在練習這件事。」那些疼痛,或者無所適從的每一個當下,都是「成為自己」的過程。

寫給臺大學弟妹的備忘錄

關於職涯的核心能力,張紹敏分享,許多硬實力都是 AI 能夠習得的;相形之下,軟實力會是更重要的能力,如持續學習的心態與能力。「現在 AI 都已經學得比我們快了,如果我們不願意向新事物敞開,會比較危險,例如用過期的方式做事而不自知。」

此外,張紹敏也特別提醒臺大學弟妹,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臺大很常聽大家說如果這門課要團體報告就不想修,或不是組員雷就是自己雷別人;不然就是不會溝通,自己默默把事情做掉。」不過在職場中,成就從來不是自己能獨立完成的。「不管是 KPI,或要有好的成就與影響力,絕對都是團隊合作的結果。必須要與他人交換彼此的專長,甚至協調與談判,這些都是團隊合作的一環。」

如果能重返大學,張紹敏笑稱,一定會更善用臺大的資源,例如圖書館、心輔與職涯中心等等。「當時我們可能是忙著享受光環吧,忙著比較誰的光環更大,不過我出國後,發現根本沒有人知道臺大。光環沒有用,有用的是你已經在一個寶藏之地。善用這裡的各種資源,充實自己。」

撰文者:楊詠淇

--

--

Passion Worker 臺大人職場手冊

《Passion Worker臺大人職場手冊》由臺大職涯中心發行,透過採訪不同領域的臺大傑出校友,讓學生在生涯規劃上能有更豐富的資訊參考。🎠2025主題《自遊通行證》看24位學長姐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決擇✨人生的每一個際遇 都成就了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