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甄:反身凝視來時足跡,更能走出穩妥的長路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全球文化創意產業所
【經歷】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展覽研究助理、KKday行銷企劃、社群文案寫手/品牌顧問/舞蹈老師
【現職】自由工作者/學生

點擊👉https://career.ntu.edu.tw/PassionWorker/2024 探索更多精彩職涯✈️

鏡頭彼端,李玲甄帶著盈面笑容,閒適地坐在她小而美的東京租屋處中,侃侃而談著她如何從臺大生傳的活動女王一路走到早稻田大學的商院教室中,如何從迷惘得不知如何介紹自己科系背景,到逐漸發掘自己對商業資訊與數據分析的熱愛。

反身凝視是她在訪談中不時提及的概念:透過適時地回放過往踩過的足印,並猶如分析商業數據般分析從足印中擷取的蛛絲馬跡,再依此擬定宏圖,走出更長遠且安妥的道路。讓我們隨著李玲甄的人生步伐領略反身凝視的旨趣吧。

反身凝視之一:熟讀產品成分

科系的選擇興許是高中生們在三年學涯中最普遍且不容率性的交叉口吧:我該選校還是選系、該聽從父母的安排還是內心的渴望、該追隨興趣還是展望「錢」途⋯⋯當時的李玲甄也懷揣著這深具「普世價值」的惶惑,幸而在高中直屬學姊的介紹與自己一番研究之下,她有了頭緒,選擇追隨學姊的腳步進入生傳系。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舊稱農業推廣學系,在改制後加入了更多人文社科課程,如社會學、心理學等基礎理論型的必修課程,讓李玲甄在課堂中點水不同領域之餘,也漸漸挖掘出自己對這些領域的濃厚興趣。當時的生傳系還有個有別於多數科系的大特色,就是畢業學分中的選修學分不限於系上課程,意即她擁有三、四十個學分額度可以遨遊在各個學科領域的大小教室中,也讓對於職涯走向毫無頭緒的她如魚得水,得以隨心所欲地多方嘗試。

沒有選擇申請雙主修、輔系來增加自己的修課枷鎖,因為李玲甄知道自己想多花心思在課外活動上:從系上的之夜、接任活動部部長,到更具規模的藝術季與黑客松,她對於自己充實的課外體驗如數家珍。其中最瘋狂的決定,想必是擔任黑客松的媒體及公關部長,不僅包場新體三天作為活動場地,更邀來時任臺北市長擔任開幕式嘉賓,一時間活動聲名大噪;儘管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累得臥病在床整整一週,卻也交出了相當亮眼的公關成績。

撇除撰寫新聞稿、活動動線規劃、志工人力編排等實務經驗,李玲甄也直言這些課外活動最可貴之處,莫過於接觸到大量來自不同背景的人物,從不同科系、院所的籌備團隊同儕,到公關職務交涉的廠商與媒體;透過與形形色色的人們互動,她跨出了自己的專業領域,體驗舒適圈外的價值觀碰撞。

「我跟這些人的思考方式、價值觀真的有一些根本上的不同,也讓我去反思『我是怎麼形成我的價值觀』。」每個人的思路與價值都由過往行經的種種堆砌而成,李玲甄認為在認識自己的成分後,更能探究自己重視的是什麼,也更能用篩網篩選出未來的道路。

反身凝視之二:珍重每段際遇

嘗試與挑戰多多益善,不僅讓李玲甄明白自己的擅長與喜歡,也讓她認清自己的不擅長與不喜歡。儘管在黑客松的公關職責上做得有聲有色,在公關公司的實習中,她卻見識了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業界灰黯,讓她在通往公關業的生涯道路上下了閘門,決意此生不入公關圈。

而大學學涯中的另一份實習所帶給李玲甄的喜悅與收穫,竟遠高於當時的自己所預期。得益於生傳學分規範下所養成相對自由的選課習慣,她乘著對系必修社會學課程的淺嗜,進一步修習了由名師李明璁開設的音樂社會學,並憑藉著卓絕的課堂表現受欽點為李老師的研究助理,在其麾下經手了一些文化局的案子、參與了兩本音樂相關讀物的產製,更因為這些經歷認識了在該企劃中擔任編輯職務的臺大學姊。

這位學姊後來任職於一間策展公司,並接到來自北流的標案,想起曾經共事過的李玲甄及其做事能力,便在李玲甄甫畢業時邀請她成為該標案的專案研究助理。一直以來都有在關注藝文脈動的她如獲至寶,在半年多的專案策劃中積攢了展覽策劃、文獻整理、講座籌備等經驗,更從中挖掘、認識到許多以往未曾體會過的臺灣流行音樂大小事,這對當時身為社會新鮮人的她而言可謂是可遇不可求的機緣。

「我不是太積極在找工作的人,但就是會有工作來找我。」在回顧了這幾年來的職場際遇後,李玲甄也坦言自己受到不少貴人幫助,而如許良性人脈大多來自於曾經的合作經驗:她不僅在每件案子中全力以赴,更本著對交友的熱情,打破了「不要跟同事當朋友」的古老職場箴言,跟一路走來的許多協作夥伴保持著友好關係,也時常介紹工作機會給彼此。某些產業的圈子特別小且封閉,更體現出人脈廣佈的重要性。

但建立長久且良好的關係並不意味著逢迎拍馬、阿諛奉承的嘴臉,或是憋屈入腹、咽淚裝歡的姿態,「該做好的事也要做好,該溝通也要溝通」,但如何兼具有效溝通又不傷感情乃至撕破臉,就需要一些巧思了;這也是李玲甄認為莘莘學子在踏入社會前可以配備的軟實力。

此外,她也認為從文組畢業的學生,在第一份工作中不太會被期待擁有爐火純青的學問與技術,因此感悟:展現出積極進取、願意學習且接受挑戰的態度,比起空有專精能力卻作風乖張,更能夠在這個階段脫穎而出。

沒有反身凝視,卻有文化衝擊

揮別北流,李玲甄重拾在高中畢業的暑假去英國旅遊時對當地油然而生的嚮往,再融合了大三、大四乃至北流專案時期頻繁接觸的藝文色彩,兩相雜揉而成想進入倫敦大學攻讀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碩士的夢,而後她也如願以償地申請上了。

英國,作為最早把文化產業納入發展計畫的國家,將自己浸淫在這樣的環境中認識文創產業,絕對是上佳之選。這片土地的藝文風氣興盛,李玲甄藉著自己長久以來的興趣 — — 跳舞 — — 在當地舞團結識了許多形色各異的朋友,用舞蹈建立起異鄉中最堅實的人脈網。她也不禁讚嘆倫敦的國際化程度之高,讓多元族裔的色彩在偌大的水泥叢林中百花齊放;她尤其喜愛街邊路隅平價且美味的中東、印度料理。

然而提到食物,平心而論,英國的多數食物是有待加強的,如宿舍提供那一成不變卻乏善可陳的英式早餐和焗豆,日常敦促著李玲甄節食瘦身。濕漉漉的街道和陰冷的氣息讓旅居灰濛都市的她心中平添寒灰,高昂的物價與慣性罷工的地鐵更是不斷震動著她思鄉的心弦;當地甚至架有網站預告接下來將罷工的地鐵路線,好讓乘客及時改變通勤規劃,儼然已形成獨有的交通文化。

同樣震撼李玲甄的,還有倫敦人的生活哲學。對比東亞國家燃燒生命成就功勳的「敬業」,西歐人更傾向將工作理解為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追求更好生活的手段之一,不須把人生活成了廣袤無邊的辦公室與綿長無盡的工時。因此他們十分重視休息時間與假期,時常在日正當中就大啖啤酒、任務執行到一半便離開座位曬太陽充電,甚至遲到早退也是司空見慣。看在職場文化相對森嚴的臺灣人眼中,她不禁覺得這裡很多人都「太任性、過太爽」。

反身凝視之三:拾掇沿途落果

李玲甄也曾想過,畢業後留在英國工作個三年五載,在這個文化包容性強且文藝氣息深深刻入居民血脈的城市中陶冶性情。然而適逢英國脫歐,國內的保護主義一時風行起來,政府也砍了包括工作簽證在內的許多留學生優待,猶如一記重拳將她的留英美夢打散,一拳將她打回臺灣。

一直以來李玲甄都想體會新創公司的創意包容與活力,碰巧有熟識的學長引薦,便進入了在臺灣相較國際化且具規模的新創公司 KKday。剛入行時,憑藉著曾經對西歐國家就近觀察與體驗,她在部門中負責維繫歐洲市場的諸多客戶。然而,很快就碰上疫情爆發,在公司內部架構經歷了一波動盪與重整後,她倖存於猛烈的裁員潮,被調轉至國內飯店組,執行業務行銷企劃。

旅遊業是十分仰賴數據的產業,必須不可鬆懈地專注在人潮與錢潮的波動中;這些資訊可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李玲甄因此習慣了與海量資訊為伍,也逐漸掌握該如何判讀、整理報表,並從中洞見出下個企劃的方向與雛形。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李玲甄很慶幸自己在第一份正職就能吸收如此多數據管理的技能與知識,且深信這些所學在未來的職涯上一定大有用武之地。不過在聊到一次次挑戰所伴隨而來的收穫時,她也提及反思過往所得的重要性:適時地回顧與整理一路走來所吸收的學問,才能更深刻地內化它們並發揮最大作用,同時亦能認知到自己有哪些不足或遺漏之處需要補強,否則就好像聽了場名師的演講,明明接收訊息的當下深覺有理,演講過後卻讓有用資訊如耳邊風流逝,學了卻是白學。

在 KKday 的經歷中,李玲甄培養出了對商業資訊及數據分析的興致,因此希望重回校園鑽研更深入、龐雜的商管學問,並透過取得企業管理碩士學位開拓職涯選擇。再加上對海外工作的嚮往死灰復燃,以及對日本動漫的鍾愛,她選擇辭去工作,遠赴早稻田大學研讀企業管理。

居住在世界第一大城 — — 東京,李玲甄認為自己還是喜愛臺北的環境多一些。影視作品中通勤尖峰那人滿為患的電車絕非誇飾,她與內向且英文程度不甚佳的東京人民也較難建立起深刻的關係,「就算經過了一場奧運,他們的英文還是不好。」不過轉念一想,這也是個磨練日文的好契機。

儘管知交難尋,李玲甄還是在這座城市裡以舞會友,建立了一些人脈。在舞蹈的世界之外,她也感受到日本人的藝文參與度高於臺灣人,假期時節所到之處盡是藝術展演、文創市集、生活節等洗滌身心靈的活動,為一絲不苟的職場修煉尋一個喘息之機。

路往何方? 不過回歸初心

這次訪談無非也是一場反身凝視。聽完受訪者娓娓道出大學以來的生涯故事後,訪者也邀請她想像十年後的生活是什麼模樣。

本著日本文藝風氣之盛行與當地人對文化薰陶之深入,李玲甄希望能找一份與日本市場密切相關的工作,或許是跟前東家相仿的軟體服務公司,又或是與家業性質相仿的貿易企業,期許自己在工作賺錢以提升生活品質之餘,也能持續關注這個亞洲最大的文化輸出國兼與西方文化接觸最頻繁的文化輸入國。同時她也冀望彼時的自己有足夠的信心、經驗與實力,向後進分享工作內容,進而培養、領導他們成為接班人,將自己的「legacy」傳承下去。

想像的一大部分著墨於工作,另一半則描摹興趣。興趣是李玲甄人生中不可抹滅之眷戀,不僅讓她懷揣開放心態在大學校園中穿梭於各色領域中,更讓她在異鄉織起了可親可靠的人脈網,儼然是生命的羅盤,引領著她不斷成長、向前。

畢竟是職涯相關手冊,因此我們向李玲甄提出了職場千古難題作結:「興趣適不適合作為工作?」她則坦言自己確實教過跳舞,也在過程中多少消磨了些熱忱,但並沒有因此開始討厭舞蹈,反而是懷疑起自己開班授課的目的,並以初衷點醒了自己:為了教學相長。

教跳舞對她而言饒有趣味,但將經濟壓力強加在興趣之上,於李玲甄是本末倒置。不過她也建議想將興趣正職化的人們設立停損點,諸如經濟狀態、身心健康的品質,並佐以持續不斷的反思,不斷提醒自己初心為何,以免走左了路,終招致興趣的魂飛魄散、連回憶一併陪葬。

撰文者:翁一宸

--

--

Passion Worker 臺大人職場手冊

《Passion Worker臺大人職場手冊》由臺大職涯中心發行,透過採訪不同領域的臺大傑出校友,讓學生在生涯規劃上能有更豐富的資訊參考。🎠2025主題《自遊通行證》看24位學長姐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決擇✨人生的每一個際遇 都成就了現在的自己✨